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
  • 字級選擇
  • 大
  • 中
  • 小

專家講座與藥用菇與經驗分享


Dr.Liang 珊瑚菇有機栽培技術

  • 發佈日期:2012-05-06
  • 照片說明文字梁志欽

    大葉大學生物資源學系

    壹、前言

    食用菇類味美可口,營養豐富,防病抗癌,符合食品三大機能,是良好的天然保健食品。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生活水準的提升,生鮮食用菇類已成為植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及菌類食物等人類三大食物結構的組成之一,全世界的消費量與貿易量逐年在遞增。而藥用和食藥用兼具的菇類,所含的生理活性物質具有開發成為保健食品或藥品的潛力,市場前景可期。現代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卻因高度工業化造成工作壓力、忙碌而三餐隨意進食導致營養失調及缺乏運動的情形下,身體健康每下愈況。有些人年紀輕輕就百病纏身,自身免疫機能衰退,尤其是應屬於老人的病症更提前在三、四十歲來到,不僅威脅身體健康,降低生活品質,也間接增加社會負擔,影響國力。鑑於此,有愈來愈多的人注重身體保養之道,因此近年來有機食品越來越盛行。

    有機農業是一種對環境友善的耕作方式,除了可以生產安全和優良品質的農產品外,也可降低農業生產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衝擊。國內有機農產品自1995年開始,政府進行有計畫之生產輔導,並輔導民間驗證機構驗證,截至2008年12月止,驗證合格農戶數978戶;驗證合格農地總面積2,356公頃。其中水稻949公頃;蔬菜518公頃;果樹296公頃;茶樹140公頃;其他作物(特作、雜糧等)453公頃。依有機驗證合格農戶數和農地面積而言,現行的有機農業主要著重在作物的生產,而有機菇類的驗證則僅隸屬於蔬菜項目,且所佔的比例相當少,因此推廣有機菇類的栽培方式值得許多菇類栽培的學者專家全力投入。近年來栽種有機菇類的驗證品種與農戶有逐漸增多的趨勢,例如香菇、金針菇、杏鮑菇、杏香菇、珊瑚菇、天喜菇等,在相關的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網頁上都可見到。本文以珊瑚菇為主題,簡介珊瑚菇及其傳統栽培條件,和有機栽培的條件及栽培管理時的注意事項。

    表一、歷年來有機農產品栽培面積統計表 面積單位:公頃

    年度 水稻 蔬菜 果樹 茶樹 其他作物 合計

    1996 62 26 67 5 - 160

    2001 493 171 159 56 19 898

    2002 609 174 188 55 22 1,048

    2003 600 228 159 63 43 1,092

    2004 744 232 153 76 41 1,246

    2005 697 343 152 72 71 1,335

    2006 704 378 207 71 348 1,708

    2007 843 438 258 125 349 2,013

    2008 949 518 296 140 453 2,356

    (引用自黃玉瓊,2009)



    貳、珊瑚菇簡介與栽培條件

    珊瑚菇的學名為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在中國大陸又稱為金頂側耳、金頂蘑、榆黃蘑、玉皇蘑等,在台灣一般以珊瑚菇為名,亦有黃金菇、玉米菇或玉皇菇等名稱。主要分布區域在中國大陸東北地區,河北、廣東、貴州、雲南、西藏等地亦有分布。珊瑚菇多生於榆、棟、胡桃等闊葉樹的枯木或倒木上,在雲南多生於核桃樹、柳樹的倒木上,故在當地俗稱核桃菌、柳樹菌、楊柳菌。珊瑚菇子實體叢生,菌蓋鮮黃色至草黃色,近漏斗形,直徑約3-10公分;菌摺白色,不分叉,與菌柄延生;菌肉白色,具有濃香味,可口;菌柄偏生,白色至淡黃色,基部相連,是一種兼具食用和觀賞的菇類。珊瑚菇的味道鮮美,香甜可口,富含蛋白質、醣類、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乾品成分中粗蛋白含量25-29.5%,脂肪2-2.2%,碳水化合物51-62%(其中粗纖維2.8-4.1%),灰分3.7-5.1%,另外,鐵、鈣、鎂、鋅、銅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和巨量礦物質元素含量亦極豐富,尤其是礦物質元素含量甚高。

    珊瑚菇為中高溫型菇類,菌絲生長溫度範圍7至32℃,最適生長溫度為23至28℃,子實體分化不需變溫刺激,在14至28℃的恆溫條件下均能形成原基,其中以17至25℃最適宜。子實體生長發育溫度範圍10至32℃,最適溫度為25至28℃,隨著溫度降低,生長發育速度減慢,產量降低,顏色變深;隨著溫度升高,生長發育速度加快,超過最適溫度範圍的上限,菇蓋薄,產量開始下降。適宜菌絲生長pH為5.0至7.5,最適pH為5.5至6.0,在pH小於4.0或大於7.5的培養基中,菌絲稀疏,生長緩慢。培養基的含水量為60至65%,低於50%或高於80%時,菌絲生長受到抑制。在出菇階段空氣相對濕度應達到80至90%。在中國大陸栽培子實體,各種闊葉樹木屑、農作物秸桿等均可做為栽培原料,以棉籽殼、豆秸、玉米芯產量最高,一般配方中尚會添加麥麩、米糠、豆餅或豆粉等以補充氮源的不足。在台灣栽種珊瑚菇,菇農一般使用闊葉樹雜木屑為主要原料,輔以米糠或豆粉;而筆者過去的試驗中,亦曾以數種菇類的廢木屑、稻桿、蔗渣、玉米桿、狼尾草等為主原料栽種珊瑚菇,產量並不輸於以木屑為主的配方。



    參、有機栽培珊瑚菇的基本條件

    依有機農業的條件而言,從土壤、育種、栽培,到加工成食品及運送過程中,完全不使用化學藥劑或化學肥料,農地採輪耕制,讓土壤自然恢愎生力;種植過程中,農夫只能利用自然環境的資源,如土壤、水分、空氣、陽光等,與依賴輪耕作物的殘餘,或利用有機肥料施入土壤,提供養分。依此條件,珊瑚菇的栽培基質主要為木屑,經高溫滅菌與菌種純粹培養的步驟,且大部分在栽培室進行菌絲培養及出菇,因此較一般農作物在戶外土壤栽種者,更容易控制和進行有機方式栽培。其符合有機方式栽培的基本條件如下:

    一、栽培原料

    珊瑚菇的栽培原料一般是使用闊葉樹雜木屑,未來如果木屑取得不易時,農業廢棄物如稻桿、麥桿、蔗渣等,和牧草植物如狼尾草、青割玉米等,亦可做為珊瑚菇的栽培原料。這些原料的取得時應不含化學農藥,才能被視為有機培養材料。

    二、輔助原料

    珊瑚菇的輔助原料一般為米糠、豆粉或麩皮,這些原料亦應經檢測無化學農藥成分。另外培養基中會添加少量的碳酸鈣以調節pH,宜採用含有石灰之礦物粉碎而成的資材或使用牡蠣殼粉。

    三、水

    無論是培養基中的水分或是栽培過程維持空氣相對濕度的水分,都應經檢測無化學藥劑成分或重金屬成分。



    肆、珊瑚菇有機栽培管理注意事項

    由於珊瑚菇的生長條件範圍很廣,在各種闊葉樹雜木屑或農業廢棄物混合的不同配方培養基,菌絲生長及出菇均很容易,因此很適合在台灣任何區域、不拘季節下進行栽培。以市售1.2至1.5公斤重的太空包,菌絲長滿太空包約需35天,之後出現原基體(primodia)並形成菇蕾,此時應注意菇舍的通風、光照和水分的管理,菇蕾形成後約3天即可採收成熟的菇體。一般而言珊瑚菇太空包約可採收三個月,若以有機方式栽培珊瑚菇應注意下列事項:

    一、菌種

    無論是以木屑菌種或麥粒菌種接菌,木屑或麥粒及其輔助原料均應符合有機生產的規範。製作菌種時,應慎選長在洋菜培養基的原種菌絲潔白且看似活力旺盛,若菌絲黃化表示已弱勢了,或培養基上有雜菌雖被珊瑚菇菌絲覆蓋住,這樣的原種應捨棄不用,以免造成爾後大量的太空包污染,或因菌種弱化容易受到污染及產量低下。菌種培養時,應置於24至26℃、相對濕度70%的環境進行走菌,除了菌種培養基的配方要注意外,此階段的環境控管亦要留意,優質的環境和配方讓菌種菌絲生長旺盛,往後的太空包菌絲生長和出菇污染機會將會減少,如此不僅可增加產量,也可降低生產成本。

    二、清潔劑和消毒劑

    接種時應在密閉的接菌室進行,接菌室使用前要做好清潔和消毒,一般均會使用清潔劑和消毒劑,此二者的使用要特別注意是否符合有機生產的規範。以下兩類可作為清潔劑和消毒劑之用,一類是含氯物質,例如次氯酸鈉、次氯酸鈣、二氧化氯,但僅限於作為消毒及清潔器具、設備之用,其氯之殘留量不能超過飲用水標準中規定的安全量;另一類是酒精類,例如乙醇和異丙醇,異丙醇僅限於作為消毒劑之用。

    三、菌絲生長和出菇管理

    如前所述,珊瑚菇子實體分化不需變溫刺激,菌絲培養和出菇時期均是使用同一間生產庫房。當太空包接種後即移入此生產庫房,約需4個多月採收結束後才會將廢棄的太空包移出,因此太空包移入庫房前,應徹底清潔和消毒,此舉是營造一低污染源且健康、安全、衛生的環境供珊瑚菇生長,菌絲生長良好就不怕污染雜菌入侵太空包內,當活力旺盛的菌絲長滿太空包形成優勢菌種,就不擔心出菇時會有污染。若遇有雜菌污染太空包,應儘速移出生產庫房,以免為害其他太空包。由於雜菌長在太空包內,噴灑或灌入消毒劑效果不彰,隔離污染源為上策。若污染的太空包過多,除了儘速移除外,最好再用上述的清潔劑和消毒劑噴灑,以降低庫房內的污染源量。

    珊瑚菇出菇時,應注意維持空氣的相對濕度80至90%,低於80%菇體生長緩慢且菌傘易乾裂;高於90%菇體生長雖然快速,但多餘的水氣會在割包後太空包袋內積存,容易造成細菌滋生,可能會讓後續長出的菇體表面生菌數過多,如此一來喜歡吃川燙珊瑚菇的消費者就要注意生菌數的問題。

    出菇採收後,應進行太空包培養料面的清理,確實刮除殘留的菇柄和未長成子實體的菇蕾,因這些殘留物容易招來蕈蠅,若初期未處理,蕈蠅很快會大量滋生,帶來更多的黴菌和細菌污染源,最後一發不可收拾。未以有機方式栽培的菇農,此時可能會以特效的化學藥劑噴灑生產庫房,造成菇體有化學藥劑殘留。有機栽培者除可使用上述合格的清潔劑和消毒劑噴灑外,亦可使用有色粘蟲紙來沾粘蕈蠅或捕蟲燈誘殺蕈蠅,或在進入生產庫房的地方設置以細網圍住的隔離緩衝區,來降低蕈蠅長驅直入庫房的機會。



    伍、結語

    菇類雖然是天然保健食品,但消費者無不希望能夠吃到栽培過程完全無污染的菇類。由此看來有機菇類將是未來的主流產品,而菇類的有機栽培也將越來越受到菇農的重視。有機栽培珊瑚菇雖然較以土壤有機栽種農作物來得簡易,但要注意的細節甚多,從菌種、栽培原料和水的選取及出菇管理等過程,皆須留意馬虎不得。若菇農稍不注意造成大規模的污染時,為減少損失,改用化學藥劑消毒殺菌,則遵循有機規範生產的努力將因此前功盡棄。



    參考文獻

    丁湖廣、丁榮輝。1999。珍稀菌蕈開發可行性及相應策略的研究。福建省食用菌學會’99學術交流會論文集。第1-6頁。福州。

    王沛、宋啟印。1993。金頂蘑對動物機體免疫系統的影響。中國食用菌12(2):25-26。

    王謙、閻蕾蕾、王永利、張永健。2001。金頂側耳的深層液體培養及相關檢測。第五屆海峽兩岸真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8-12頁。台北。

    卯曉嵐。2000。中國大型真菌。第1-28頁。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鄭州。

    卯曉嵐。2003。食用菌:多種類、多風味、多營養、多功能。食用菌市場34:37-39。

    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ptlist.phtml。

    宋細福。2001。有機金針菇之生產與技術新知。作物有機栽培管理技術。農業試驗所,台中。

    林木連。2001。有機香菇栽培DIY。作物有機栽培管理技術。農業試驗所,台中。

    梁志欽。2000。金頂側耳之栽培。農業世界204:71-73。

    梁志欽、吳秋曄。2002。金頂側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栽培條件之研究。 台灣農業化學與食品科學 40(6):401-406。

    梁志欽、吳秋曄。2004。金頂側耳的研發。食品工業36(5):33-47。

    梁志欽。2005。淺談金頂側耳與研究現況。台灣食藥用菇菌類生技協會第二屆會員大會特刊。第54-58頁。埔里,南投。

    陳士瑜。1997。食用菌生產大全。第415-459頁。中國農業出版社,北京。

    黃玉瓊。2009。有機農產品生產與認驗證制度之管理。農業生技產業季刊18:14-17。
  • 推上Facebook 推上twitter 推上噗浪
*回上一頁 *到最上面